坚守初心使命 服务乡村振兴
——德州学院应用技术研究院(乡村振兴研究院)戴忠民事迹材料
戴忠民,男,1967年4月出生,汉族,山东德州人,德州学院应用技术研究院(乡村振兴研究院)教师,博士,教授,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,民建德州学院支部副主委,德州市农作物新品种推荐委员会委员,德州市粮食生产“放心农场”专业评审委员会委员。主要从事作物生理生化和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教学科研工作。
推广农业技术,助力乡村振兴
北方的11月,已是霜冻时节,但是夏津县雷集镇田间却是一派火热景象,一场别开生面的培训会在田间地头“开课”。德州学院戴忠民教授正讲解冬小麦管理技术,镇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负责人、家庭农场主和种地大户们在一旁认真聆听,期待科学种植方法能帮助他们种出好庄稼。
这是德州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开展“送智下乡”活动现场。该校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以后,戴忠民教授成为研究院的一员,他觉得有了更广阔的平台。当前农业生产中还存在许多问题,很多栽培技术还没有被掌握,造成肥料利用率低,小麦生产效益不能提高。他意识到,最紧迫的任务是帮助农户了解和掌握小麦最新栽培管理技术。于是在田间地头,开始了他的“公开课”。
他和团队成员经常深入田间地头,了解不同小麦地块的生长特点和存在问题,研究小麦生长发育规律,向农民传授小麦配套高产优质栽培技术。“良种+包衣”、“秸秆还田”、“二次镇压”、“宽幅精播技术”、“氮肥后移延衰+叶面施肥”、“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”、“一喷三防”、“农机+农艺”等一系列种植管理技术,为老百姓带来的不仅是产量的增加,更有综合效益的稳步提升。一系列高产稳产的新技术应用到种植户的示范田,科技引领成为小麦生产提质增效的“硬核生产力”。
潜心农业科研,制定技术标准
从事农业科研近30年,戴忠民对麦田有着非常特殊的感情。现阶段他最大的心愿,就是不断攻克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难题,促进农民增收,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。
他发现,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们对强筋小麦的需求逐渐增多,但德州市尚无关于优质强筋小麦的生产标准。为解决这一问题,他根据当地气候特点、土壤类型和地力水平,开展了优质强筋小麦的播种、施肥、灌溉、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。为完成这一技术标准,他的团队在11个县市区建立了小麦试验示范点,经常在各试验点之间奔波忙碌。特别是农忙季节,总是早上四五点赶到试验点,晚上八九点才往回赶,天天盯在试验田。经过多年努力,由其主持的《强筋小麦绿色优质生产技术规程》最终获准发布实施,填补了这一技术标准空白。
戴忠民经常提醒学生,作为农业科研工作者,除了发表论文,更重要的是要对农民有实际的帮助,科研的最终目的是让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。
“戴老师常常强调,论文要写在祖国大地上。”他的学生说,“他总是脚踏实地、勤奋肯干,用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。”
推进四进工作,建设美丽乡村
为贯彻落实省委“四进”攻坚行动决策部署,戴忠民积极报名参加省“四进”攻坚工作组,开展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情况调研工作。他知道,推进乡村振兴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,是为了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,是为了让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,应因地制宜、分类施策、统筹谋划,稳步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,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。为获得第一手资料,他和“四进”工作组同志一道,不畏酷暑,不分节假日,先后到德城区黄河涯镇、运河街道办事处、天衢街道办事处、新华街道办事处的18个社区20个自然村进行实地调研,走访调研已搬迁村民、未拆迁村民、普通党员群众、孤寡老人等180多户,开展座谈交流会20余次,发放调查问卷200余份,全面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,为上级部门提供了详实可靠的调研数据。工作组领导这样评价道:“该同志政治觉悟强,工作细致担当,纪律作风优良,展现了忠诚、廉洁、担当、奋进、有为的良好形象”。
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,他为解决小麦生产难题而忙碌;作为一名乡村振兴服务人员,他为农业新技术推广而奔波;作为一名教师,他以“传道受业解惑”为己任。“我会时刻牢记自己不仅是一名教师和科研工作者,还是一名民建会员,更加严格要求自己,根植土地,不忘初心,为乡村振兴不断奋进。”这是他的心声。